又到了一年一度炫荔枝的季节千红网,饱满红润的外壳,凝脂如玉的果肉,让一些人难以拒绝。每年因为吃多了荔枝而进医院的事例并不少见。荔枝为什么会吃出“病”?怎么吃荔枝才安全?下面一起来了解吧!
“荔枝病”到底是什么?
荔枝病又称“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”,说白了就是一种因空腹大量食用荔枝而引发的低血糖症。
症状轻的人一般会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出冷汗、面色苍白、心悸,部分人伴口渴、饥饿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腹泻等症状。重者会四肢厥冷、血压下降、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、突发昏厥,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、肝损伤乃至休克。
为什么吃荔枝容易“上火”
吃完荔枝后,出现眼皮肿胀、喉咙疼痛、长痘痘等,都被认为是“上火”表现。不过“上火”并不是现代医学的概念,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,这些症状更多是炎症或者过敏的表现。
荔枝糖分高达16.6%,是西瓜、草莓的2.5倍,高糖分摄入容易让人口干舌燥,也会加剧长痘痘。糖分代谢会消耗人体内的B族维生素,如果没有及时补充,会引起口角炎。如果吃完荔枝后没有及时漱口,残留的糖分可能促使微生物滋生,进而引发黏膜炎症。
荔枝中的糖分以果糖为主,这种糖不能被身体直接吸收利用,需要肝脏经过一番周折,将其转化成葡萄糖后,才能被人体利用。因此,空腹大量吃荔枝容易导致头晕、面色苍白、乏力等低血糖症状。少数人吃完荔枝后,会出现食欲不振、腹泻和浮肿等症状,是因为他们体内缺乏代谢果糖所需要的酶。
吃荔枝谨记这4点
1、不要吃太多千红网
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不要超过300克(10颗左右)。小孩每天吃荔枝控制在150克(5颗左右),而且年龄越小,体型越瘦小或营养不良的小孩,越要少吃。
2、不要空腹吃
不管大人还是小孩,都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或在两餐之间的时间段吃,千万不要空腹+大量吃荔枝。
3、不熟不要吃
相关研究表明,未成熟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和α-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两种毒素含量更高。也就是说,没熟的荔枝,吃得越多越有可能“中招”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荔枝的成熟与否并不能完全看外壳是否发绿来判断。毕竟像妃子笑这样的品种本身就算熟透了也有绿色,因此判断荔枝的生熟一定要根据品种特性来看。
4、这类人谨慎吃
对荔枝过敏或有糖尿病、扁桃体炎、咽喉炎等的人,尽量少吃或控制吃的量。
如何辨别荔枝的好坏呢?
1、看颜色。
无论是多么新鲜的荔枝,外表都不会呈完全鲜艳的红色,而是带有一些杂色。所以,建议选购外表红青相间的荔枝,一般都是比较新鲜的。如果荔枝的果皮上出现黑色或褐色,则说明有变质风险,大家一定要小心。
2、凭手感。
在选购荔枝的时候,可以用手轻轻地按捏一下,看看是不是有弹性,尽量选择那些稍硬一些的、有弹性的荔枝,如果摸起来手感觉潮热,甚至有烧手感,就不要买了。
3、闻气味。
新鲜的荔枝有一股清香的味道,如果有酒味或酸味等异常的味道,说明荔枝可能已经变质;如果闻不出来味道的,可能还未成熟。所以,选购荔枝的时候,要选择闻起来有清香味的。
4、尝果肉。
挑选荔枝的时候,可以剥开壳看果肉是否晶莹剔透,如果晶莹剔透,那就是比较新鲜的;如果不是,可能就有点变质了。
5、看果皮。
选购荔枝的时候,要看果皮上面的纹路,如果纹路细小而紧密,那么这种荔枝还没有达到成熟期;如果纹路相对较大并且规则,那么这种荔枝的口感会相对较好。
来源:摘录广东疾控、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
编辑:顾宇茜
校对:陈如碧
审核:刘妙千红网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