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风而行!比迈巴赫还多一度富配平台,比库里南差一些,小米 YU7 到底怎么样?
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小米汽车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理念,推出了备受瞩目的全新车型——小米 YU7。这款车型自上市以来便引发了广泛关注,那么,它的表现究竟如何?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甚至超越特斯拉 Model Y 呢?
今天就从能耗、充电、底盘、隔音、音响、空间尺寸以及智驾七大方面,看看小米 YU7、小米 SU7 以及特斯拉 Model Y 它们的区别。
三款车型均被调整为标准或舒适驾驶模式,能量回收默认为最轻档位,胎压保持在官方推荐的 2.9 个大气压,全车满载 4 人,并根据车型特点对空调温度进行了精准校准。
根据以往测试的经验,特斯拉的空调和其他车不太一样,如果在室外都设定到 23 度、风量中等,特斯拉的温度会更高,甚至会有点热。为了更加严谨,把 YU7 和 Model Y 放在了地库进行校准,可以看到当 Model Y 空调 21 度、风量中等时,车内温度和 YU7 空调 23 度、风量中等时相当。因此,在整个能耗测试的过程中,就按照较准的数值把两辆小米的空调设定到了 23 度,而 Model Y 则设定到了 21 度。
测试路线涵盖了 15 公里左右的市区早高峰拥堵路况以及 120 公里左右的高速路况,以全面评估车辆在不同行驶场景下的能耗表现。
测试结果显示,特斯拉 Model Y 以 16.4 千瓦时每百公里的综合能耗位居第一,小米 SU7 以 18.7 千瓦时每百公里紧随其后,而小米 YU7 则为 20.0 千瓦时每百公里。在市区拥堵路况下,Model Y 的能耗高达 21.8 千瓦时每百公里,而小米 YU7 和 SU7 的能耗分别为 18.4 千瓦时每百公里和 18.2 千瓦时每百公里。进入高速路况后,Model Y 的能耗优势逐渐显现,降至 15.6 千瓦时每百公里,而小米 YU7 和 SU7 的高速能耗分别为 20.3 千瓦时每百公里和 18.8 千瓦时每百公里。
富配平台
分析能耗差异的原因,风阻、轮胎和车重是关键因素。小米 YU7 的风阻系数为 0.245,车重达到 2.4 吨,且配备了 21 寸大轮毂,轮胎宽度达到 275 毫米,这些因素导致其能耗相对较高。相比之下,特斯拉 Model Y 的风阻系数为 0.22,车重仅为 2 吨,且轮胎宽度为 255 毫米,能耗控制表现更为出色。小米 SU7 虽然风阻系数最低,仅为 0.195,但由于车重达到 2.2 吨,能耗表现略逊于 Model Y。
另外,小米 YU7 和 SU7 均采用了先进的 800 伏高压快充技术,而特斯拉 Model Y 则为 400 伏。在理想汽车的超充站进行测试时,小米 YU7 仅用 15 分钟便将电量从 36% 充至 81%,充入 48 度电,最大充电功率达到 216 千瓦,电压 860 伏,电流 250 安,几乎达到了充电桩的极限。而特斯拉 Model Y 在相同时间内仅从 30% 充至 57%,充入 21 度电,最大充电功率为 98 千瓦。
小米 YU7 配备了软硬可调的双枪空悬加 CDC 组合,舒适模式下,以 60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通过弯道时,车身侧倾角度为 1.6 度左右;切换运动加模式后,侧倾角度降低至 1.3 度。相比之下,特斯拉 Model Y 在相同速度下通过弯道的侧倾角度为 1.4 度左右,表现介于小米 YU7 的运动加模式和舒适模式之间,更接近运动加模式。
特斯拉 Model Y 的底盘调校偏硬,虽然在激烈驾驶时能提供良好的侧向支撑,但在日常使用中舒适性欠佳。小米 YU7 则兼顾了运动与舒适,无论是全家出行还是偶尔的激烈驾驶,都能满足。
高速行驶时,车辆保持在时速 120 公里每小时匀速行驶,此时小米 YU7 的车内噪音为 68 分贝左右,小米 SU7 为 70 分贝左右,而特斯拉 Model Y 则为 71 分贝左右。
小米 YU7 配备了全车双层隔音玻璃,静谧性表现最为出色。小米 SU7 虽未配备隔音玻璃,但凭借其超低风阻和流线型外形,隔音效果也十分出色富配平台,甚至超过了配备隔音玻璃的特斯拉 Model Y。
静态测试中,车窗开启的状态下,YU7 和 S7 的车内噪音基本都稳定在了 82、83 分贝左右,但当关上车窗使用低音炮在车外播放音乐时,小米 YU7 的车内噪音为 47 分贝左右,而小米 SU7 为 53 分贝左右。全车双层隔音玻璃的效果十分明显。
此外,小米 YU7 和 SU7 均配备了 25 扬声器,并支持杜比全景声,而特斯拉 Model Y 则配备了 16 扬声器音响。
在播放无损格式音乐时,小米 SU7 的低频更澎湃,高频更丰富,整体调音偏动感,适合听节奏感强的音乐;小米 YU7 的低频震感很强,听重金属会非常带感,中频突出厚度,非常适合听一些低沉的人声,尤其是男歌手的歌会很有感觉;特斯拉 Model Y 的调音则相对中性均衡,超低频音相比小米略有收敛,低频的氛围感和超高频的解析力都不如小米更突出,但中频段的人声和氛围相比小米会更清楚。
Model Y 车长接近 4 米 8,车宽 1 米 92,轴距两米八九,而小米 YU7 的车长接近 5 米,车宽接近 2 米,轴距达到 3 米,整体尺寸比特斯拉 Model Y 大出不少。
车高方面,YU7 只有 1 米 6,而 Model Y 则超过了 1 米 62,比 YU7 高出了 1.6 厘米,这也就显得 YU7 的低趴姿态和运动感更强。
在车内空间体验上,小米 YU7 的后排空间更为宽敞,即使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后,空间表现依然出色,相比之下 Model Y 的后排空间则显得较为局促。
在辅助驾驶方面,小米 YU7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,并搭载了最新的英伟达索尔智驾芯片,算力达到 700TOPS,自驾训练量达到 1,000 万。小米 SU7 Max 则搭载了两颗英伟达 Orin-X 智驾芯片,算力为 508TOPS。
在实际使用中,小米 YU7 的辅助驾驶表现更为出色,动作更丝滑,逻辑判断更精准,尤其在复杂路况下,如掉头、加塞以及应对突然闯出的非机动车等情况时,表现更为从容。相比之下,小米 SU7 则显得较为谨慎,急刹和莫名减速的情况更多一些。
总之,在相同路段,YU7 对比问界理想小鹏的自驾表现还有提升的空间,有着更高的 1000 万自驾训练量,再加上更强的 700TOPS 自驾芯片算力,让 YU7 的自驾体验相较于 SU7,确实在很多逻辑判断和操作细节方面,都更加拟人了。
另外,可能很多人会问,为什么不拿 Model Y 的 FSD 做对比?相信这全国的 Model Y 能花 64000 开通 FSD 的也没几台吧?即便真花了 6 万 4 开通 FSD,换新的 Model Y 推送的数量也非常少。
还有就是换新 Model 3 和 Model X 的 FSD 与小米 YU7 以及 SU7 最大的区别就是,小米十分遵守交通规则,但 FSD 总是在违章的边缘徘徊,什么不按车道行驶、不按导航行驶、走公交车道、走非机动车道等等等等,这一点来说,小米确实要比 FSD 强不少。或者说,几乎咱们所有国内的自驾都要比 FSD 更遵纪守法,但 FSD 也有自己的优势,在变道、加塞、转弯等绝大部分场景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上,它的动作给人感受会更加拟人、更丝滑,车上的人也会更加舒服,也更有安全感。
综合来看,小米 YU7 在车身尺寸、空间配置、内饰豪华感、音响效果、隔音性能以及辅助驾驶等方面均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特斯拉 Model Y。虽然在能耗管理方面,特斯拉 Model Y 依然保持领先,但小米 YU7 的 800 伏高压快充在补能效率上弥补了这一差距。小米 YU7 凭借其全方位的优势,有望在新能源 SUV 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,甚至有望挑战特斯拉 Model Y 的销冠宝座。
但有一点还是得承认,虽说 YU7 的充电速度要比 Model Y 快了一倍多,但能耗管理方面,特斯拉依然是老大一般的存在,国产车确实还有追赶的空间。那么,看完了这一篇文章,如果让你花 30 万左右的价格,买一台纯电 SUV,你会选谁呢?
本文由极果用户极果原创 富配平台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